您现在的方位: 网站 >>  >> 梵文 >> 正文

梵文金刚乘典籍

作者:李 南    文章来历:南亚研讨    更新时刻:2017/1/9


  [梵文金刚乘典籍内容提要] 因为十三世纪时释教密宗(密教)已在印度本乡灭绝,因而,展开从前很多存在的密教典籍的开掘研讨作业,关于了解密教在其发源地印度发生、展开甚至衰亡的情况,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企图就已刊行宣布的金刚乘重要经典的梵文写本进行总述,以期推动释教密宗的研讨作业。
  [关键词] 密教典籍 正纯密教 金刚乘 无上瑜伽部
  
  密教(或称释教密宗)是释教展开的最终阶段,也是最高阶段。不少密宗信徒皆将密教视作释教精华中的精华,以为佛理浮屠的顶级就是密法;他们甚至将密教称作翻开世界和生命奥妙的宝钥,是促进生命和才智进化的顶级法门。密宗大师对此也极尽赞许之词,如藏传释教格鲁派的开创人宗喀巴大师就说“金刚乘比佛更稀有宝贵”,日本真言宗的开创人空海大师也曾说“整个释教的终极妙理在于密教”,尽管难免有溢美之嫌,可是密教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密教是公元七世纪左右大乘释教吸收了许多土著宗教和民间崇奉的成分并与婆罗门教等印度宗教相互影响结合的产品。一般以为,密教的展开演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杂密阶段、中期的纯密阶段和晚期的金刚乘包含后来分解出的易行乘和时轮乘阶段。密教的初始形状最早可溯源自原始释教(公元前六世纪至前四世纪中叶)晚期与部派释教(公元前四世纪中叶至公元一世纪中叶)初期,学界将其称作杂密,指的是初期佛典律藏和经藏所触及的密术,但并非形状完好的密教。它将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以及古印度其他各种宗教崇奉的神通、咒法以及巫术等兼收并蓄,融为一体,为己所用,所以称作杂密。所谓纯粹的密教于公元七世纪左右在印度鼓起,而晚期金刚乘至十三世纪时便已在印度本乡灭绝。有鉴于此,了解密教在其发源地印度发生、展开甚至衰亡的情况,关于从前很多存在的密教典籍的开掘研讨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正纯密教的两部底子经典
  
  因为释教十三世纪在印度灭绝,印度本乡的释教经典大多散佚。走运的是,早在公元二世纪后半叶的东汉末年,密典就与印度密教的思维和实践一同开端传人我国,因而汉语释教经典中很多收集了杂部密教的内容。自二世纪后半叶至八世纪中的近六百年间,汉译佛经里呈现了大约一百多部陀罗尼经和咒经。在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十八至二十一密教部中,共收藏经轨一千四百零二部,归于密部的经轨五百七十三部,而藏外还有大约六十部。这些经轨多为杂密时期的佛典。
  正纯密教的底子经典为闻名的《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皆被收入汉语大藏经中。除掉稠密的神话颜色,一般以为,《大日经》编纂于中印度的那烂陀寺或其周边地区,成书的时刻约在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最负盛名的传承者为八世纪来华的印度高僧善无畏,而编纂者极有或许就是向善无畏亲授《大日经》的密教大阿阁梨达摩掬多。《大日经》总结了前期杂密的思维和密法,吸收了印度教以及民间宗教的重要成分,承继和展开了晚期大乘释教的学说。它是密教理论的设计者,建立了一整套齐备的密教本派学说和教义体系。《大日经》首要提出别出心裁的“即身成佛”的教义,高度归纳出因、根、终究的学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底子,便利为终究”。(《大日经》住心品)其间,“便利为终究”,表现了密宗所独有的修行办法和意图。因为密宗极端注重密法之修持,这儿特别对此做出阐明。“便利”又作“善巧”、“善权”,是指在具有菩提心和大悲心的前提下,为了利乐众生、到达成佛的意图而采纳的全部技巧、办法、途径、手法、施设等,详细表现为“三密为用”的密宗修行办法,亦即修行者进入瑜伽境地后,需身结印契,口诵真言,心观本尊,这就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因为众生三业之实相皆源自六大法性的效果,与佛之三业相同,因而修行者修习三密时,其自身的身口意三业遭到佛陀三密的加持,取得净除;佛与众生三密交融相应,发生难以想象之积德行善,遂使此身即可成佛。而“终究”具有“极尽”、“完全”之意,此处指醒悟成佛的效果。但是,这句话又引申出另一层意义:只要以成佛、利益众生为终极目标,便可动用全部手法,然后为日后无上瑜伽部种种惊世骇俗的修法翻开便利之门。
  《大日经》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端建立了密教的神祗体系。首要,作为密教的最高本尊和最上底子佛,大日如来的密教教主的位置被建立。其次,《大日经》以大乘显密经典为根底,构建了正纯密教的以五方佛为主的神殿。在《大日经》胎藏界的五方佛中,毗卢遮那佛居中,是中方之佛。他身呈黄金色,结法界定印。其他四佛别离为赤白色身、手作触地印的东方宝幢佛,黄金色身、住离垢三昧之相的南边华开敷佛,黄金色身、结弥陀定印的西方无量寿佛,以及呈赤金色身和入定之相的北方天鼓雷音。
  《大日经》的神祗体系可谓齐备,包含中台八叶院的五佛和普贤、文殊、观音、弥勒四菩萨在内,胎藏界三部十二大院的佛、佛母、菩萨、明王、诸天等合计四百零九尊。它承继了前期大乘显密教的神佛体系,持续将印度教和民间宗教的很多神明归入密教之中,其间不乏闻名的印度教天神,如护法神大梵天、帝释天(因陀罗)、毗纽天(毗湿奴)、阎摩王、辩才天等,彰显出显着的印度传统与特征,并为后期密教巨大冗杂的神佛体系的展开奠定了根底。
  如果说《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设计者,那么《金刚顶经》则最早将《大日经》的理论全面付诸于实践傍边。据传,龙树菩萨在南天竺铁塔之内,自金刚萨埵受持《金刚顶经》十万颂,后又教授于龙智和金刚智。但因为金刚智搭船赴唐途中遭受风暴,致使该部经典多半丢失,仅有很少部分得以传译弘布于世。从《金刚顶经》的内容来看,该经成功地总结和承继了前期大乘释教与密教的许多效果,在此根底上展开而成。《金刚顶经》与《大日经》关系密切。从几部《金刚顶经》的汉译著也可看出,该部经典的编纂者深谙《大日经》的内容,《金刚顶经》在教义、学说、仪轨等方面的构建,也深受《大日经》的影响。例如,关于菩提心的教义、关于将毗卢遮那佛作为法身佛和教主的学说以及金刚界密法的安排,都不难看出《大日经》所起的巨大影响和效果。《金刚顶经》最显着的特征是杰出“金刚”二字,此经最杰出的神是金刚神,并以“金刚”之名安排其学说和仪轨,非常注重以止观为首要内容的瑜伽修法。这部经典被称作《金刚顶经》,表明在诸经中最为殊胜。金刚界中的神佛,也大多冠以金刚之名。例如,闻名的金刚界三十七尊,包含四方佛各有的四接近菩萨、八供养菩萨、四摄菩萨等皆是如此。其间,阿閦如来之接近金刚萨埵更是大名鼎鼎,位置重要。金刚萨埵是密教传法的第二祖,他上承大日如来,下传龙树,才使密教得以传布人世。在此经中,金刚萨埵既以阿朋如来的正法轮身的形象呈现,成为曼荼罗中心之主尊;又以阿閦如来之教令轮身的形象现身,呈现三面八臂的降三世明王形象。及至密教晚期,金刚萨埵的位置进一步进步,到达至尊。无上瑜伽部各派通常将金刚萨埵视作本初佛阿提佛陀,爱崇至极。此外,《金刚顶经》称本宗为金刚乘,阿闭梨为金刚阿阁梨,弟子为金刚弟子,甚至连修行法器都冠以金刚之名,如金刚铃、金刚瓶等。《金刚顶经》是论述密教金刚界法门的首要经典。《大日经》只要一种汉译著,而《金刚顶经》有三种:一种为唐代不空译的三卷本《金刚顶全部如来实在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为所用最广泛者;一种为唐代金刚智于开元十一年(723)译出的四卷本《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又称《略出经》,一般以为本来在七世纪末成书于南印度;还有一种是北宋施护所译三十卷本《佛说全部如来实在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
  金刚智赴唐后,《金刚顶经》的内容在印度本乡敏捷扩展,传达地域不断扩大,而《金刚顶经》的传达与展开,促成了正纯密教向以金刚乘为代表的所谓“左道密教”,亦即晚期密教的分解与改变。散见于《金刚顶经》中的大乐(mahasukha)思维,就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金刚顶全部如来实在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云“奇哉自性净,随染欲天然,离欲清净故,以染而调伏。”自性清净心皆随染欲而天然存在,因为人间人之五欲赋性空,亦即赋性清净,赋性摆脱;以离欲为调伏手法,修持者并不能取得实在的清净。若想到达离欲清净之意图,需求经过以染欲调伏的各种途径来完结,亦即“由贪染供养”三昧。依据“事事无碍”的教说,能够衣食供养,能够歌舞供养,也能够五欲所要求的任何办法供养。《佛说最上底子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三称,“云何清净法?谓大欲大乐。”此处的染欲首要仍是指运用两性关系进行的性修炼,即“大欲大乐”。在晚期密教中,“大乐”就是涅槃,其赋性为终极殊胜真理,其状为空与悲或许般若与便利的无二结合,是全部诸佛的才智表现。“此是全部佛,能转善哉相,作诸喜金刚,妙喜令增加”。人大乐系的隐秘法门,即能“成果诸佛自性”,“即身成佛”,甚或“片刻成佛”。
  
  二、金刚乘无上瑜伽部经典
  
  相传金刚乘(无上瑜伽密法)的开创人为八世纪的因陀罗部底(安闲慧王)(Indrabhuti),他是乌底衍那(Uddiyana)国王,在西藏初弘密法的莲花生大师为其养子,八十四成果师中为数不多的享有盛名的女人成果师之一罗珂什明迦罗(Lakshmlnkara)为其姊妹。他是使得密教走向世俗化、大众化的第一人,因而被称作“金刚乘之祖”。依据西藏的传说,佛陀从前在乌底衍那向因陀罗部底王亲授金刚乘教。
  现存的梵文本中,因陀罗部底的重要作品有收载于《成果法集》(Sadhan。amala)的某些成果法以及《才智成果》(Jnanasiddhi)。一般以为,他的作品首要关于金刚乘的首要教义作出概述。《才智成果》称,修行者仅依五佛之五智(即:大日、阿閦、宝生、无量寿、不空成果五禅那佛和大满意智、相等性智、妙调查智、成果所智、法界体性智五智)即可到达摆脱之境。不然,即便结诵真言咒语、制作曼荼罗也是徒然。若依托这五佛五智,即便食肉、事女色或行其他各种足以使常人堕入阴间之事,例如杀生、说谎、侵吞别人之物等恶行恶业,也可取得摆脱。但这些才智只要在金刚上师(Guru)的直接指导下才可取得。密宗行者应以此五智观自身及其他全部事物皆为空性,然后到达“即身成佛”的摆脱之境。关于妇女,因陀罗部底建议修习者享受身世卑微的女人,以取得“悉地(成果)”;禁止鄙视妇女,不管她多么下贱肮脏。一位妇女,不问何种身世,只要是金刚的持有者,就应遭到崇拜。这一教说特别适用于出自贱民旃陀罗种姓之女子董比伽(Dombika)。因陀罗部底学说中的不少部分构成了晚期密教教义的要旨,为日后金刚乘各派的展开供给了理论依据,指明晰展开方向。他地点的乌底衍那国,不只成为金刚乘的四大圣地之一,也被称作金刚乘的发祥地。
  跟着金刚乘在印度的深入展开和广为传布,其自身也构成了一整套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经文和类别繁复的注疏文。但是,因为无上瑜伽密法中有许多惊世震俗之处,在深受儒学影响的我国古代汉地不或许被全盘接受,因而汉译佛经傍边保存的金刚乘经典数目相对较少。走运的是,藏文大藏经中保存的金刚乘典籍数量惊人,且十之七八是汉文大藏经中所没有的,这就是闻名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甘珠尔又叫佛部,也称正藏,收入律、经和密咒三个部分,相当于汉文大藏经中的经和律;丹珠尔又叫祖部,也称续藏,收入称颂、经释和咒释三个部分。《甘珠尔》和《丹珠尔》各自包含一集怛特罗(续部,续),即归于密教的经轨及论藏等,前者的怛特罗文集中共包含二十二卷,三百多种经文;而后者的文集中共包含八十六卷,三千多种疏注文献。这确实是一个研讨密教文明稀少难得的宝库。
  关于密教经典的分类,学界一般按照藏传释教的四部分法,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四部本为对密教经典的分类,藏语译作“续”,有时指代密教的修行次序,后又成为密教派其他称号,并反映出密教展开的四个阶段。(1)事部,相当于初期杂密。事部以事相为主,内容包含持诵真言、结印契、设坛城、观佛、供养诸尊等外在法度,没有胎藏界等紧密安排,未作观想等内涵意义上的修持。其首要经典为汉译佛经中的《摩登伽经》、《华积陀罗尼经》、《持句陀罗尼经》,以及一些成果法、赞歌等等。(2)行部,与中期正纯密相应。该部以《大日经》系的密典为首要经典,此外金刚部的《金刚手灌顶经》等也属行部经典,它触及了信徒的表里举动。(3)瑜伽部,也归于中期纯密的范畴。内瑜伽三摩地法门之修持在该部中居主导位置,重瑜伽观法甚于仪轨,故称瑜伽部。《初会金刚顶经》(即《摄实在经》)为其底子经典。(4)无上瑜伽部或无上瑜伽续,系指晚期密教,也是密乘法门的最高阶段。西藏格鲁派将无上瑜伽部分为父续和母续,而萨迦派诸祖与布顿大师以为,无上瑜伽部自身又分为三部,父部、母部、无二部。父续要点讲说修行的办法;而母续则侧重论述密宗修行所能到达的殊胜才智;无二是指便利胜慧,不行别离,故无二部重修双运。无上瑜伽密法的修习包含生起次序和满意次序。生起次序使修习者在心中观想生起才智本尊,清净身心,然后取得老练的成佛条件,故又称老练道。满意次序教说修习者运用各种殊胜密法,包含特征显着的“乐空双运”的男女双身修法,并着重修气、脉、轮、明点为特征的“性瑜伽”的理论与实践,以亲证极乐极智之境地,然后使修习者悟得空性,摆脱成佛,因而又称摆脱道。生起次序为密教四部修行所共有,而满意次序仅为第四部独有,并称之为内瑜伽最胜修法,无有逾越其上者,故此部被称为无上瑜伽部。
  父部奉密布金刚、大威德金刚为本尊;母部奉胜乐金刚、喜金刚为本尊;无二部奉时轮金刚为本尊。诸尊皆各自具有很多的“本续”、“疏释”和“仪轨”。如《集密》(即《隐秘聚会》)、《阎曼德迦》、《毗卢幻网》等归于父续;《喜金刚》、《胜乐金刚》、《摩耶》、《佛顶》、《四座》等归于母续;而《时轮金刚》系经典归于无二续。此外还需指出一点,如前所述,密教爱崇大日如来,视为至高本尊。但是无上瑜伽各部简直无一例外,皆以前述五佛中的阿閦佛为本尊,或爱崇阿閦佛的各种变化身,如咽噜迦、喜金刚、密布金刚等。阿閦佛代表五蕴中的“识”,即精力整体,因而处于曼荼罗的中心;而其他诸佛别离代表“色、受、想、行”,处在隶属位置,表现了无上瑜伽派关于大乘唯识学说的承继。
  近代以来,跟着尼泊尔、我国藏区很多梵文贝叶经写本的发现,国表里学界开端注重关于这些写本的收拾与研讨作业。关于密教写本的研讨作业可谓成绩斐然。这些第一手原始材料的面世及收拾作业无疑大大推动了密教育术范畴的研讨。现将已刊行的金刚乘重要经典的梵文写本总述如下。
  
  (一)《文殊师利底子仪轨经》
  《文殊师利底子仪轨经》,又称《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底子仪轨经》,可谓鸿篇巨制,超越除大般若经之外的任何大乘经典。有汉藏文译著。汉文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凡二十卷,计分二十八品,北宋天息灾译。藏译著共有三十六品。二十世纪初叶,在南印度发现了该经的一种梵文写本,《圣文殊师利底子仪轨》(Arya—manjusri—mula—kalpa),共五十五品;由印度学者夏斯特里(Ganapati Sastri)于二十世纪初期将其校勘宣布。与梵本、藏译著相比较,汉译著所缺内容甚多,例如梵本第五十三品诸王受记品,内容非常重要,却在汉译著中缺失。此品包含一千零三颂,极具史料价值,其间,第六至第三百四十四颂叙述了佛陀列传。此外第三百四十五至第九百八十颂以悬记的方式,叙述了印度各地的王统史,时刻跨度从释迦牟尼降世之前直至波罗王朝初期。布顿、多罗那他等闻名西藏释教史家在其作品中常引证这一宝贵史料。
  《文殊师利底子仪轨经》成书时刻绵长,约为四世纪至九世纪。该经论述了文殊师利之曼荼罗、图画等仪则,以及印相、护摩等典礼,所述内容极端丰富,简直包括了怛特罗全部典型内容,举凡神咒、仪轨、技巧、灌顶、坛场、图画、星相、前史和传说等,无不触及。经文礼赞文殊师利菩萨,并规矩了对度母的崇拜仪轨,湿婆教诸神形象也在经文中呈现。此外,这部经在艺术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阐明晰诸佛菩萨、度母和其他女神及忿怒明王、大威德明王、夜叉和夜叉女等画像的规矩,而且叙述各种曼荼罗的画法及将一些笼统思维绘出的办法。
  《文殊师利底子仪轨经》具有相对较早的来源。该经显着短少令人震惊的色情描绘及对全部现存道德原则的鄙视摒弃,阐明它并非实在意义上的金刚乘典籍,而是大乘释教向金刚乘展开的转型之作,具有承上启下的效果。
  
  (二)《隐秘聚会》(《全部如来金刚三业最上隐秘大教王经》)
  《隐秘聚会》,梵名Guhyasamaja—tantra。前编十八章,后编约三十五章。原型约构成于三世纪,而整部经典的完结,则大约在三世纪今后。不少学者以为此经为金刚乘(无上瑜伽法门)的最早经典,归于父部。至于其著者,有人以为是无著,也有人以为是龙树。鉴于无著在闻名的大乘经典《大乘楞伽经论》中所运用的高雅言语与此部经的较为粗鄙的言语风格迥然相异,故无著为该经作者的或许性不大;而声名卓著的中观派大师龙树日子的时代约为公元二世纪,因而此经若为龙树造,则应还有同名之人。现有梵文本来和藏汉译著。汉译著为宋施护译,名为《佛说全部如来金刚三业最上隐秘大教王经》,共七卷,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册。

[1] [2] 下一页

阶梯梵文教材第一课
梵文入门
百字明咒
梵文发音:母音
梵文发音:子音

梵文金刚乘典籍:http://www.021lunwen.com/Article/fanwen/201701/53749.html
】【手机版】【材料下载】【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