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方位: 网站 >>  >> 其他语种 >> 正文

汉泰语同源词比较

作者:邬桂明    文章来历:本站原创    更新时刻:2014/11/20

泰语同源词比较
汉泰语同源词比较

--以人体器官名词为例

邬桂明

    [摘要]汉藏语系中汉语与台(泰)语之间的联络问题是各国学者争论不休的一个抢手,有的学者从语音对应规则的比较上进行研讨,有的从民俗学、地舆学等方面进行考证,笔者以为:假如将语音与词义进行比较,结合古汉语的文字材料和近亲民族言语以及汉语方言的发音特色,以这些言语的基本词汇为切入点进行研讨,或许会有助于这个问题的处理。

    关键词:汉泰语同源词  人体器官名词  比较

 

按传统的言语系属分类,汉语和泰语同归于汉藏语系,但两种言语的亲属联络是否存在,100多年来为各国研讨家争论不休。据倪大白的《侗台语概论》一书介绍,18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schom写了一本《暹罗语和汉语》的小册子,说明晰汉语官话、福建话和暹罗语(即泰语)之间有着若干相同和共同的词。 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另一个德国学者孔好古(A.conrady)通过研讨,以为侗泰语族与汉语族有亲缘联络。之后又有不少学者通过比较研讨,以为汉泰同系,应为同源语族,本世纪四十年代初美国学者白保罗(Paul Benedict)宣布了《台语①-加岱语和印度尼西亚-东南亚的一个新联盟》一文,以为侗泰语不归于汉藏语系,而是还有来历。 其证明的依据是在于基本词汇的中心部分,汉泰诸言语简直很少同源,而在印尼语中却有不少“确凿有据的同源词。” 这一学说构成较大的影响,国外许多学者都采纳附和的情绪,而我国学者以李方桂为首却坚持传统的观念,他们以为汉泰诸言语的同源词不能在中古汉语更不能在近现代汉语中去寻觅对应联络,应该追朔到上古,在上古汉语中能够找到一些对应的同源词。李方桂在《汉-台语》文里提出:“原始语音的词汇能够选那些广泛散布在不同言语和方言里的词来树立,选用这种办法咱们必定这些词在原始语中是存在的。”因而,他将构拟的上古汉语跟泰语和藏语材料进行比较,证明这篇文章中罗列的140多个词在汉语、泰语和藏语中有同源联络。

     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在其《言语与地舆类型学》一书中以为汉台语之间的“笼统词汇、文明词汇都能看出它们的共同性,而被以为不易改变的亲属联络、体称号等方面的基本词汇反倒存在差异”。 人体器官称号如:头、手、脚、眼、嘴、耳、脸、脖子、膀子等,与山、水、人、马、牛、大、小、打等其它词汇相同,同归于基本词汇的领域,由于此类词汇为人类言语构成之初最早发生的,它们所表明的是人类日子中最重要的事物和概念。咱们研讨同源民族言语的同源词,假如没有基本词汇中的同源词作依据,则无法证明两个民族的同源联络。那么,汉台(泰)语之间在人体器官称号上真的如桥本万太郎所言存在着不行沟通的差异吗?笔者在比较了《说文解字》和其它古汉语文字材料中有关人体器官的词汇之后以为,汉泰语之间在此方面的基本词汇大多有着严整的音义对应规则,包含那些与汉语古音—今音改变规则相共同的音变规则。下面,笔者迁就汉--泰语的人体器官称号进行比较,企图证明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及改变规则。

     一.头颈部称号比较

    包含头颅、头顶、头发、脸颊、鼻子、耳朵、眼睛、嘴、牙、舌、下颏、喉部,等等。

    1.头颅:泰语ka1②lo:k的词义为(1)[生理]颅骨;(2)(去掉顶盖的)椰壳;(3)果实奇大的。《说文·颅部》“颅,颅,首骨也。从页,卢声”。洛乎切。“,颅也。从页,乇声”。徒从切。《广韵·陌》“,颅,脑盖。陟格切”。 “蓋,<名>形声。从艸,盍(hé)声。”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掩盖物)③ 。

从上述材料能够看出,泰语ka1 lo:k一词的lo:k音与汉语的“颅”(lu)是共同的,表明的是“颅骨”之义;而ka1音则与“盖”相对应,为“顶盖”之义。Ka1 lo:k对应“颅盖”,将“颅盖”颠倒为“盖颅”,其音与ka1 lo:k的泰语构词法④相吻合。

2.头顶:日常日子用语的“头”泰语为hua5 ,这个词与汉语的“头”好像没有对应联络,但《说文·页部》“页,头也。从,从儿。……”胡结切。汤可敬注:(shou),头也,象形;儿(ren),“人”的古文奇字;“页” 音为xie 。可见“”为人首,但胡结切声母应为h才对,如此可与泰语的hua5 (头)达到音义对应联络。

泰语中还有一词为ton3,词义为“上部、端、根、本、原先、开端”等。头为首,音thou ; 《说文·页部》 顶为颠,颠为顶,颠顶互训,声母皆为t ,与泰语共同,仅仅韵母发生了改变。ton3与“头(thou)”的音变联络为不送气音与送气音的联络,都是表明“上部、开端”等义,按王力“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词)”⑤的理论,它们应该是同源词。

3.头发:泰语的“头发”为phom5 , 泰语有许多ph音部的词汇与汉语f音部的词汇能够达到语音替换联络。例如:(泰)phong5—(汉)粉、phua5(phu3)—夫(甫)、phiu5—肤、phwng3—蜂、phu:k—缚、phok—翻(覆)、pho:k—敷、pho:ng4—符(合)、pha:n3—沸、phae1—筏、phong1—戽、fo:ng1—泡、fa:k—旁、fe:4--膨(胀),等。因而,泰语phom5与汉语的“发”也应该存在相同的替换联络。

4.脸颊:泰语的“脸颊”为kaem 3,按王力《同源字典·盍部》见母:“夹”音keap、“颊”音kyap 。汉语客家方言见母字也往往发k音,如:金—kim5,今—kin5,夹—kyap,骄—kiao5,捡—kiam2,等等。因而,汉泰语之间的“脸颊”应为同源词。至于“脸”字,泰语为na: 3 ,亦为“前面”之义,其来历待考。

5.鼻子:泰语的“鼻子”为ca2 mu:k,发音时ca2只悄悄发半音,后边的mu:k为低子音,要跟着前面的中子音c发第二声,泰语称之为前引字,与复子音相同同归于复合子音的领域,笔者以为应是复子音的变体,假如按复子音的发音办法,则c与u:k合,得cu:k音,可与汉语照母的“凖(tjun鼻子)”对应。泰语还有“鼻梁”一词为dang3 ,词义为“鼻、鼻梁、桁架中柱”,可与汉语的“窦”字比较,《说文》“窦,空也,渎省声。”徒奏切。汤可敬译为“孔穴”,汉语常谓“鼻窦、胃窦”。按,泰语之dang3取象于“梁、柱”,为“拱起处”,梁柱之下往往有空处;汉语的“窦” 取象于“空处”,两者取象一上一下,音近义通。

6.耳朵:泰语的“耳朵”为hu:5,汉--泰语之间h声母词与零声母词有语音替换的痕迹。试比较:

汉语:(er),词义为“煮烂”;泰语:hung5 (煮、烧(饭),熔化)

      鹅 (e)                      ha:n2 (鹅)

      饿 (e)                      hiu5 (饿)

      耳 (er)                     hu: 5 (耳)

      怀(huai)                  ok  (胸襟)

      含 (han)                    om1   (含,衔)

      烘 (hong)                   ang1  (烘烤)

从以上比较能够看出“耳”与hu:5应为对应联络。

7.眼睛:泰语的“眼睛”为 ta:1 ,声母为不送气音t ,汉语的“眼睛”与之不能达到对应联络,但“瞳”(黑眼球)音thung ,为送气音,thung(瞳)与ta:1 应为音变联络,音近义近,视为同源词。别的,“眈(tan)、盯(ting)、盹(tun)、瞪(teng)、涕(thi:)”等与眼睛有关的动词或许与泰语的“ta:1 (眼睛)、du:1 (看、睹)”等词有着亲近的联络。另《辞海》有“(音lu)”,词义为“瞳子、眼球”,可与泰语的lu:k(ta:1)(眼球)对应。

8.嘴巴、口:泰语的“嘴巴、口”为pa:k ,假如仅将之与“巴”比较明显不俱说服力,但假如将之与泰语的ca2 ngo:i1 pa:k (鸟嘴尖)比较,则可看出其间的联络。客家方言“嘴”读“coi3”,泰语ca2 ngo:i1(结尾、顶级,如鸟嘴之尖状)或许是复子音的分解方式,合则为“coi”与客家“嘴”音同; 泰语“(鸟)啄(食)”的动词为cik ,与“嘴”应为音近义通的同源联络。至于“口”与泰语也有对应的联络:泰语有kham1,词义为“口、句、个”,“吃一口饭”,泰语说“kin1 a:1 ha:n5 nwng2  kham1” ;“一句话”,泰语为“kam1 phu:t nwng2 kham1”;“一个词”,泰语为“sap nwng2 kham1”。

9.牙齿:泰语牙齿为fan1 ,另一词义为“砍、斩”。《辞海·刀部》“(音fu),符弗切,用刀砍。左传昭二六年:苑子林雍,断其足。疏:今江南犹谓刀击为。”按:刀利断物如牙,泰语刀断物或许取象于fan1 (牙)之利。 泰语还有一词nga: 1 ,词义为“(象)牙”, 客家方言读“牙”为nga:1 ,与泰语的nga:1对应;泰语“发芽”为ngo:k ,刑公畹教师以为与汉语“(音ngaet)同源。”⑥

10.舌:泰语的“舌”为lin4 ,可与客家方言的“li3(chian2)”(舌头)对应。

11.下颏:泰语的“颏(khe:)”为kha:ng1 ,两者音近义通,应为同源。

12.喉、颈:泰语的“喉、颈、脖子”为kho:1、lam1 kho:1 。kho:1与“喉”存在对应联络,汉泰语之间h与kh能够达到替换,试比较:

  泰语:kha:o5(白)          汉语:皓(hao ,白色); 

        kha:o2 (音讯)               耗(hao ,坏音讯)

    khi:t (划、刮)              划 (hua )

    khao2 (膝盖)                骸 (hai ,膝)⑦

    khaek(客人)                 客(客家音读为hak)

    khai5 (开)                  开(客家音读为 hoi5)

泰语与其近亲言语壮语在这两个声母上也存在替换联络,试比较:

  泰语:kha:o3 (饭)             壮语:hou5 (饭)

        kham3 (晚上)                  haem2 (haemh)(晚上)

由此能够证明汉语的“喉”与泰语的“kho:1”为同源词。lam1疑为“咙”之变音。此外,汉语的“吭(肮)”音读hang或kheng ,音中有义,皆与“喉 、kho:1 ”有关。


二.肩、背、胸、腹、臀部称号比较

1.肩部:泰语“膀子”为ba:2 lai2 ,可在汉语的“膀”、“(音lie)”、“膊” 和“髑髅”等字中找到对应联络。《说文》“膀,胁也。从肉,旁声。”步光切。“,胁肉也。……”;《辞海》“膀(bang),俗称肩胛为膀。”可见“膀”古以胁为义,但“肩、膀”相依,膀有肩义,泰语的ba:2 lai2或与此有关。又“膊”,《说文》作“,肩甲也。从骨,专声。”补格切。与ba:2也是音近义通的联络。至于“髑髅”,《说文》曰:“髑髅,顶也。从骨,蜀声。”徒谷切。汤可敬注:顶:头顶。朱骏声《通训定声》:“髑髅叠韵连语。髑髅之合音为头字。” 按:客家俗称膀子为“肩头”,“髑髅”有“肩”义,“髅”与lai2近,故有可通之处。

2.背:泰语常用词汇中的“背面”为lang5,并有“背面、后边”之义。汉语的“吕、膂”可与之对应。《说文》“吕,脊骨也。象形。……”力与切。汤可敬注:“吕,脊椎骨。” 象形:《段玉裁》注:“吕象颗颗相承,中象其系联也。”泰语ro:i4 为“百、串”,音中有义。 “吕”与lang5音近,义通脊背,故为同源。此外,泰语san5 的词义为:“(刀、屋、书等的)脊、背、拱起而成线之物(如:山等)),” san5与lang5合为san5 lang5亦为“脊背”之义。汉语的“胂”字可与之对应。《说文》“胂,夹脊肉也。从肉,申声。”矢人切。故“胂”与san5同源。至于“背”字,则与泰语表明“背物”的动词baek有关。

3.胸:泰语“胸”为ok ,汉语“怀”和“”可与之对应。《辞海》“怀(二)胸前,怀有。”声母h与零声母o 、e 等能够替换(见本文〈一〉7.耳)。《说文》“,肩前也。从骨,禺声。”午口切。汤可敬译:“,肩头。”“肩前”:桂馥《义证》:“今人曰肩头”。笔者将之与泰语的ok(胸)比较,疑为“胸”之古字,由于“肩前”乃“肩之前部”是也。

别的, 词义为“胸骨” 的“臆、(yi)”与泰语的ok也是音近义通的同源联络。

4.腹:泰语一般说tho:ng4为“腹”,俗称“肚子”,笔者以为tho:ng4 与汉语的“胎”字同源,由于“胎”坐落腹部,泰语称妇人“妊娠”为“mi:1 tho:ng4”,可见“胎”与tho:ng4为同源联络。泰语还有一词也表明“腹、肚”,即:phung1 , 在本文(一)3节中,笔者已证明晰声母ph—f的替换联络,故“腹(fu)”与phung1亦为同源词无疑。

5.臀:泰语表明“臀”部的词汇有:kon3、tu:t 。汉语的“股”能够与kon3对应;臀与tu:t对应,为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变音联络。别的,泰语的“屁(矢气)”为tot ,亦与“臀、tu:t ”有关。

6.生殖器:泰语的男性“阴茎”为:khui1 ,汉语的“胯”字能够与之对应。《说文》“胯,股也。从肉,夸声。”苦故切。《段注》引《广韵》“胯,两股之间也。”苦化切。按:khui1为两股间之物,故有演化成专用名之或许。泰语女人“阴户”为hi:5 ,汉语“(bi)”可与之比较。客家方言读“”为hai5 ,与泰语的hi:5音近义通,应为同源联络。此外,汉语的“户(hu)”或许也是“hai5、hi:5”的同源字,由于“户”之为“门”,“阴户”是也。

三.四肢称号比较

[1] [2] 下一页

【视频教育】泰语语音1
泰语新手一学就会
暂时急需一句话:泰语
视频学泰语1
泰语问候语

汉泰语同源词比较:http://www.021lunwen.com/Article/qtl/201411/40613.html
】【手机版】【材料下载】【站内搜索